港股連日爆升,地產好友深信在財富效應下,樓市可以在三至六個月內起飛,回顧以往香港的大牛市,也曾出現過樓價上升現象,惟香港基本因素與以往前有別,「股樓皆升」能否在今次「港股大時代」重演?
美股外幣即時報價 多國新聞任睇
三至六個月內樓價必升?
內地降準減息組合拳放水萬億救市﹐恒指過去一個多星期急升三千點,傳統投資智慧認為,股市表現領先經濟發展三至六個月,所以引伸出港股牛市出現三至六個月內,樓價必然跟隨上升,究竟這種說法有沒有根據?我們回顧香港過去二十多年的三次大牛市,確實有個別曾出現樓價反彈的情況,但亦受其他因素影響,升市並非必然會在數個月內發生。
2000年牛市:八萬五拖後腿
首先我們研究一下1998年的港股牛市,當時正值亞洲金融危機結束之後,全球經濟復甦,帶動了香港的出口和本地消費,香港GDP在1999年由負數變成正數,到2000年回到了5%,再加上2000年前後的科網熱潮,造就了港股自1998年8月至2000年3月的大牛市,期間恒生指數上升約175%。
但別以為樓價可受惠股市而有運行,港股自1998年8月反彈以來,反映樓價的中原指數在三個月後反而下跌3%,六個月後小幅上升4.35%,但整個牛市到2000年3月結束、恒指急升近2倍之際,樓價只能持平埋單;其實原因無他的,大家當年誓估不到,第一任特首董建華以解決港人住屋難為名,1997年宣布推出「八萬五」建屋計劃,預告海量供應,旋即推冧樓市,普遍私人物業在五年多的時間內貶值七成,不少中產人士手上物業淪為負資產,中產缺水亦令香港市面一片蕭條,所以即使股市上升,樓市經過一番蹂躪後仍需時間回氣,所以並無跟從股市反彈。從上圖可以看到,樓價要在2003年4月後,即SARS爆發過後,才逐漸復蘇。
沙士後惠港政策 股樓皆升
第二個牛市在2003年後發生,當年二月一名中山大學退休教授入住旺角京華酒店,將沙士病毒傳入香港,三個月的疫情有接近三百人死亡,香港經濟陷入谷底。當時北京當局出手打救,推出自由行等惠港政策,大批花錢不手軟的內地旅客湧港,令香港百業興旺,香港人均GDP在2005年和2006年分別增長了7.1%和6.1%,同時帶動港股在2003年4月至2007年10月,再經歷了一輪大牛市,期間恒指升幅達276%。
港股牛市在2003年4月出現後,樓價果然在六個月後谷底反彈,上升3.59%,這個時段恒指由原本不到一萬點,上升至最終的三萬點,形成財富效應推動樓價上升七成半,股樓齊升的說法基本應驗。
北水流入 樓市跑贏股市
第三個牛市在2016年底出現,繼2014年的滬港通後,深港通在兩年後開通,南下港股的資金暴增,再加上2016年起中國房地產業暢旺,例如推出「棚改貨幣化安置」政策鼓勵拆遷戶用補貼買樓,令中國樓市「價量齊升」;此外外圍方面美國經濟向好,令港股自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的大牛市,期間恒指大漲約70%,突高到32,000點水平。
香港樓市在這波牛市後三個月後即告起動,2018年1月股市牛市結束時,樓價累升近三成;雖然在這個時間點之後,恒指調頭向下,但仍無阻樓價繼續上升,中原指數在2021年8月曾觸及190點歷史新高。及後市場消化港版國安法、疫情等因素,中產階層亦陸續賣樓移居海外,樓價拾級而下,即時疫情完結、對外開關、輸入專材、撤辣等因素盡出,亦無法挽回樓價跌勢。
股市僅樓價指標之一
綜觀以上三個股市熊市,樓價確實有機會在月股市上升後出現一波好景,不過這個等待可能為期數個月、甚至數年,所以「三至六個月後樓價一定升」之說,要小心衡量。
至於今次港股急升能否成為進入樓市的好時機?有幾個因素要考慮,首先股市只是經濟領先指標之一,並非全部,要判斷未來經濟走向仍要綜合其他因素,例如市場主流參考指標之一「領先經濟指標綜合指數」(LEI),就考慮包括員工工時、初領失業金人數、訂單宗數、新屋開工許可等因素,用以預測美國未來景氣走向。
提防股市「割韮菜」
另外內地經常有意想不到的政策出台,例如教培業「雙減政策」、「房住不炒」、打擊手遊等,都令股民殺個措手不及,加上目前已有企業大股東借機會「割韮菜」,拋售股份策略性退埸,因此股市引伸出來的財富效應能維持多久,仍是未知之數。目前香港基本面與之前幾次牛市有異,疫情及國安法後港人生活習慣改變,樓市中流砥柱中產出走,內地豪客大手在港置業亦減少,能否用舊準則確預測本港樓價升跌,大家可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