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反彈將至?回顧歷年「港股大時代」樓價走勢

港股連日爆升,地產好友深信在財富效應下,樓市可以在三至六個月內起飛,回顧以往香港的大牛市,也曾出現過樓價上升現象,惟香港基本因素與以往前有別,「股樓皆升」能否在今次「港股大時代」重演?

樓市反彈將至?回顧歷年「港股大時代」樓價走勢。 (AP Photo/Chan Long Hei)樓市反彈將至?回顧歷年「港股大時代」樓價走勢。 (AP Photo/Chan Long Hei)

樓市反彈將至?回顧歷年「港股大時代」樓價走勢。 (AP Photo/Chan Long Hei) (ASSOCIATED PRESS)

下載Yahoo財經APP

美股外幣即時報價 多國新聞任睇

三至六個月內樓價必升?

內地降準減息組合拳放水萬億救市﹐恒指過去一個多星期急升三千點,傳統投資智慧認為,股市表現領先經濟發展三至六個月,所以引伸出港股牛市出現三至六個月內,樓價必然跟隨上升,究竟這種說法有沒有根據?我們回顧香港過去二十多年的三次大牛市,確實有個別曾出現樓價反彈的情況,但亦受其他因素影響,升市並非必然會在數個月內發生。

2000年牛市:八萬五拖後腿

首先我們研究一下1998年的港股牛市,當時正值亞洲金融危機結束之後,全球經濟復甦,帶動了香港的出口和本地消費,香港GDP在1999年由負數變成正數,到2000年回到了5%,再加上2000年前後的科網熱潮,造就了港股自1998年8月至2000年3月的大牛市,期間恒生指數上升約175%。

但別以為樓價可受惠股市而有運行,港股自1998年8月反彈以來,反映樓價的中原指數在三個月後反而下跌3%,六個月後小幅上升4.35%,但整個牛市到2000年3月結束、恒指急升近2倍之際,樓價只能持平埋單;其實原因無他的,大家當年誓估不到,第一任特首董建華以解決港人住屋難為名,1997年宣布推出「八萬五」建屋計劃,預告海量供應,旋即推冧樓市,普遍私人物業在五年多的時間內貶值七成,不少中產人士手上物業淪為負資產,中產缺水亦令香港市面一片蕭條,所以即使股市上升,樓市經過一番蹂躪後仍需時間回氣,所以並無跟從股市反彈。從上圖可以看到,樓價要在2003年4月後,即SARS爆發過後,才逐漸復蘇。

沙士後惠港政策 股樓皆升

第二個牛市在2003年後發生,當年二月一名中山大學退休教授入住旺角京華酒店,將沙士病毒傳入香港,三個月的疫情有接近三百人死亡,香港經濟陷入谷底。當時北京當局出手打救,推出自由行等惠港政策,大批花錢不手軟的內地旅客湧港,令香港百業興旺,香港人均GDP在2005年和2006年分別增長了7.1%和6.1%,同時帶動港股在2003年4月至2007年10月,再經歷了一輪大牛市,期間恒指升幅達276%。

港股牛市在2003年4月出現後,樓價果然在六個月後谷底反彈,上升3.59%,這個時段恒指由原本不到一萬點,上升至最終的三萬點,形成財富效應推動樓價上升七成半,股樓齊升的說法基本應驗。

北水流入 樓市跑贏股市

第三個牛市在2016年底出現,繼2014年的滬港通後,深港通在兩年後開通,南下港股的資金暴增,再加上2016年起中國房地產業暢旺,例如推出「棚改貨幣化安置」政策鼓勵拆遷戶用補貼買樓,令中國樓市「價量齊升」;此外外圍方面美國經濟向好,令港股自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的大牛市,期間恒指大漲約70%,突高到32,000點水平。

香港樓市在這波牛市後三個月後即告起動,2018年1月股市牛市結束時,樓價累升近三成;雖然在這個時間點之後,恒指調頭向下,但仍無阻樓價繼續上升,中原指數在2021年8月曾觸及190點歷史新高。及後市場消化港版國安法、疫情等因素,中產階層亦陸續賣樓移居海外,樓價拾級而下,即時疫情完結、對外開關、輸入專材、撤辣等因素盡出,亦無法挽回樓價跌勢。

股市僅樓價指標之一

綜觀以上三個股市熊市,樓價確實有機會在月股市上升後出現一波好景,不過這個等待可能為期數個月、甚至數年,所以「三至六個月後樓價一定升」之說,要小心衡量。

至於今次港股急升能否成為進入樓市的好時機?有幾個因素要考慮,首先股市只是經濟領先指標之一,並非全部,要判斷未來經濟走向仍要綜合其他因素,例如市場主流參考指標之一「領先經濟指標綜合指數」(LEI),就考慮包括員工工時、初領失業金人數、訂單宗數、新屋開工許可等因素,用以預測美國未來景氣走向。

中國2021年推出「雙減政策」整頓後,教培業即時萎縮,業內龍頭新東方(9901.HK)股價高峰由151元,急插至最低15元。(Costfoto/Future Publishing via Getty Images)中國2021年推出「雙減政策」整頓後,教培業即時萎縮,業內龍頭新東方(9901.HK)股價高峰由151元,急插至最低15元。(Costfoto/Future Publishing via Getty Images)
中國2021年推出「雙減政策」整頓後,教培業即時萎縮,業內龍頭新東方(9901.HK)股價高峰由151元,急插至最低15元。(Costfoto/Future Publishing via Getty Images) (CFOTO via Getty Images)

提防股市「割韮菜」

另外內地經常有意想不到的政策出台,例如教培業「雙減政策」、「房住不炒」、打擊手遊等,都令股民殺個措手不及,加上目前已有企業大股東借機會「割韮菜」,拋售股份策略性退埸,因此股市引伸出來的財富效應能維持多久,仍是未知之數。目前香港基本面與之前幾次牛市有異,疫情及國安法後港人生活習慣改變,樓市中流砥柱中產出走,內地豪客大手在港置業亦減少,能否用舊準則確預測本港樓價升跌,大家可拭目以待。

Source link

Visited 1 times, 1 visit(s) today

Related Article

啟德零售館 SOGO AIRSIDE 「三國演義」誰跑出

開幕試業的啟德零售館,為新世界發展旗下K11 集團負責租務代理及營運 最近香港零售業出現逆市繁榮景象,在零售市道消費持續疲弱之下,在佔地逾320公頃、預計居住人口為86500人的啟德新發展區中,突然增多了合共250萬呎以上的商場購物空間,至少700間商舖進駐。要長遠經營,啟德零售館、SOGO雙子匯與綜合商業地標AIRSIDE,到底哪一個項目更具優勢? 下載Yahoo財經APP 美股外幣即時報價 多國新聞任睇 零售館地理上屬前往啟德體育園的必經之路 零售館受惠「盛事經濟」頻率較多 日前開幕試業的啟德零售館,為新世界發展旗下K11 集團負責租務代理及營運,樓面超過70萬呎,主建築分為3座,每座最高有5層。零售館以運動遊樂零售體驗為核心概念,除了商場外有全港最高17.5米的攀石場,還有逾4萬呎40條專業球道保齡球中心、JOYPOLIS SPORTS首座日本海外運動樂園等等,鄰近配套亦有啟德青年運動場、啟德體藝館等設施。更為關鍵的是,地理上屬前往啟德體育園的必經之路,換言之零售館將受惠「盛事經濟」頻率影響較多,演唱會、體育盛事愈多,人流將會愈旺。 試業第二天,啟德零售館內已經不乏人流,美食廣場Food Gala幾乎爆場 試業第二天,啟德零售館美食廣場Food Gala幾乎爆場 「好鍋日子」滿座,要輪候叫號 午市料有中電飯客基礎 據試業第二天的實際情況,啟德零售館內已經不乏人流,中午時段有不少人打保齡球,美食廣場Food Gala幾乎爆場,專注於「一人一鍋 Shabu Shabu」的「好鍋日子」甚至滿座;3座雖然大部分食肆並未投入營運,然而1樓的大家樂一樣坐滿「老友記」,在零售館的詢問處,亦有長者拿著優惠劵,查詢如何前往大家樂。 三大新購物點當中,以零售館較為遠離啟德站、較近宋皇臺站,不過宋皇臺仍有不少建築地盤沙塵滾滾,暫時未發揮到人流優勢,零售館有潛力匯聚兩個港鐵站的人流。零售館還有一項最強優勢,除了接鄰居屋樓王啟悅苑外,就是鄰近中電啟德新總部,中電新總部剛入伙兩周,料零售館有龐大「午市飯客」基礎。 啟德零售館內,中午時段有不少人打保齡球 零售館以運動遊樂零售體驗為核心概念,有全港最高17.5米的攀石場 中午時段,AIRSIDE商場公共空間人流稀少 AIRSIDE人流分佈極不平均? 擁有先行優勢的啟德AIRSIDE,為南豐集團旗下綜合商業項目,競爭優勢又如何?「商場KOL」希比早前發布啟德零售館的介紹影片後,有網民留言「呢邊開埋AIRSIDE可以收皮」;在零售館試業第二天,同樣在中午時段可見,AIRSIDE商場內部分公共空間人流稀少,是否正是「收皮」景象?然而在由富臨集團旗下附屬公司所經營的美食廣場的位置,現場依然人滿,而在《九龍城寨之圍城》電影展覽位置更加大排長龍,只是場內人流分佈極不平均,未知長遠會否加快商舖替換情況。 人流集中在《九龍城寨之圍城》電影展覽位置 AIRSIDE舉辦大批Busking音樂活動、市集、展覽等 音樂活動、市集、展覽優勢 AIRSIDE地理上相對零售館,未能直接靠體育園來吸生意,不過最近啟德港鐵站;根據活動選取和佈局,AIRSIDE舉辦大批Busking音樂活動、市集、展覽空間、親子空間等,坐擁了不少獨家優勢,零售館短期內難以複製。 母企利福國際旗下的SOGO雙子匯,地理上最遠離啟德體育園 雙子匯絕招有SOGO感謝祭 至於母企利福國際旗下的SOGO雙子匯,地理上最遠離啟德體育園,不過其品牌乃「日式百貨之後」,早有一批捧場客期待在啟德重振SOGO,據報開業後同樣爆場。SOGO雙子匯所吸納的品牌數量,目前於3個項目中最多,並非敏華、大家樂、必勝客等這類港人「見慣見熟」的品牌;地理上SOGO雙子匯較貼近啟晴苑、德朗邨、啟德一號等本地客群,料有一定的區內客支持;最大絕招還有SOGO感謝祭,可以一整個商場聯合推廣,在吸引消費優勢方面,似乎較AIRSIDE、零售館更加靈活。 Source link

山頂豪宅77/79 Peak Road洋房逾5億成交 呎價8萬成焦點 現金回贈高達3800萬

豪宅市場承接力持續強勁。由九倉(0004.HK)持有,會德豐地產負責發展及銷售的山頂豪宅項目77/79 Peak Road,昨日錄得一宗超過5億元的大額成交,涉及一座洋房,實用呎價高達8萬元,成為近期豪宅市場焦點。為吸引買家,發展商更首次推出提前付清樓價現金回贈優惠,買家可獲高達3800萬元的扣減優惠。 成交單位為77C Peak Road洋房,實用面積6257平方呎,連同1349平方呎私人花園及923平方呎庭院。該單位以逾5億元售出,實用呎價高達8萬元。 根據成交紀錄冊資料,該洋房的成交期為300天,發展商為吸引買家,首次推出提前付款優惠,若買家能在90天內完成交易,可獲樓價7.725%的現金回贈,約3800萬元,直接於樓價中扣除。 77/79 Peak Road項目提供8座洋房,發展商早於2021年表示,79及79A Peak Road的兩座洋房將作長線收租用途,因此實際對外發售的洋房僅有6座,而目前該6座洋房已全部售罄。 另一豪宅項目亦錄得亮眼成交。由新地(00016)與會德豐地產合作發展的何文田太子道西233號,昨日售出首個特色單位,創下項目成交價及呎價雙新高。 成交單位為18樓B室,屬4房雙套間隔,實用面積1529平方呎,連635平方呎特大平台及一個車位。該單位以6378萬元售出,實用呎價達41714元,成為項目首宗高價成交。 近期豪宅市場顯示出穩健的承接力,無論是山頂的77/79 Peak Road還是何文田的太子道西233號,均錄得高價成交,反映高端買家對優質物業需求旺盛。同時,發展商靈活推出現金回贈等優惠政策,有助進一步刺激豪宅市場的交易表現。隨著豪宅盤源逐步消化,未來豪宅市場的成交價料將持續走高,成為樓市焦點之一。 延伸閱讀: 太子道西233號 77/79 Peak Road 洋房 洋房 何文田 山頂 太子 延伸閱讀: * 新聞連結。 * 28Hse App。 Source link

商廈現搶租潮 紐約2026年新供應已租出八成

歷時三年的疫情令上班族在家工作,打殘全球商廈市場,但作為「紐倫港」之首的美國紐約市,卻有復蘇跡象,甚至出現搶租潮,當地近八成2026年商廈供新應已經租出,與香港今年幾座中環甲級商廈低迷情況,大相逕庭。 辦公室現搶租潮,紐約2026年新供應已租出八成。(Getty Images) · Tony Shi Photography via Getty Images 下載Yahoo財經APP 美股外幣即時報價 多國新聞任睇 美國都會區寫字樓空置率在疫情後居高不下,至今仍達20%之高,但最近紐約市的情況出現轉機。據《紐約郵報》以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為例,該公司在紐約金融區375 Park Ave的27,000方呎辦公空間耗盡,但租盤難求令其空間暫時無法擴展。 寫字樓租盤難覓並不是個別發生,不論是新建「地標式」大樓還是老舊商廈,近日都出現放盤旋即被搶租,甚至有單位未正式公開放盤,就已被新租客租用,例如商廈資訊平台Costar顯示390 Park Ave有六層樓放租,但實際上已被基金公司Atarios Capital及地產投資金司CBRE Investors全數租用,其他潛在客戶連睇樓機會都沒有。 在紐約市提供物業管理服務的Bryant Park Corporation總裁Dan Biederman透過當地媒體表示;「該區幾乎所有業主都對潛在租戶表示『抱歉,我們已經租出所有單位了。』」而多年來屢次促成「大刁」的CBRE的經紀Mary Ann Tighe在其podcast分析了紐約的商廈市道:「如果你是需要10萬方呎或更多空間的租戶,你應該盡快完成交易,若拖到2027年才做決定,你會將面臨更大的問題。」她表示補充道,預計到2026年底240萬方呎的新商廈供應中,79%已經預先租出。 相比之下,香港中環甲級寫字樓租務情況甚為低迷,今年中旬The Henderson傳出出租率僅為六成,長江中心二期更只有一成,與紐約市提前一年多已租出大半的情況相距甚遠。 由商廈改建為住宅的項目地理位置優越,內櫳簇新,圖為紐約Lower Manhattan區其中一個單位。 (Lev Radin/Pacific Press/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 Pacific Press via Getty Images 之前疫情令辦公室空置率飆升,有商廈無人用,但另一邊廂有人無屋住,因此美國在在2021年起大舉將商廈改建為住宅,紐約大都會區改建住宅單位數目達5,215個,不過當地地產從業員樂觀認為,商廈改建住宅不是商廈供應緊張皂主因,因為很多被選中的商廈樓齡較大,建築本身已不適用於現代辦公需求。 另外曾促成多宗租務成交的Cushman & Wakefield經紀Mark Weiss指出,一些租戶誤以為商廈空置率高,所以在物色寫字樓時可以「嘆慢板」,但實際上情況比疫情前2019年更為緊張:「2024年初開始,大多數公司意識到他們必須將員工聚集在辦公室。」不少金融公司、商業銀行、律師事務所和科技企業,都開始要求員工結束在家工作,推動了商廈需求回升。 The Henderson(中)及長江中心二期(左)為今年本港甲級商廈重要供應。 (ISAAC LAWRENCE/AFP via Getty Image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