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女記者伊藤詩織執導的紀錄片《黑箱日誌》,是今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片提名之一,本周在香港上映。
那是伊藤詩織以第一身親自調查、紀錄、蒐證和報道,在二○一五年,自己被日本TBS電視台前華盛頓分局局長、於日本政界極具影響力的「安培晉三總理御用記者」山口敬之疑似迷姦的紀錄片。
電影平實地紀錄伊藤詩織耗八年蒐證的過程,這種如實揭露社會陋惡與公義、高牆與雞蛋對抗的真人真事,正是好看之處。牌面看,一個初出道毫無籌碼的二十五歲女記者,獨自控訴和對抗一個在政界和傳媒界有權有勢、隻手遮天的男高層,在日本這個男女仍嚴重不平等的父權社會文化裏,根本毫無勝數,甚至會惹來人身安全的危機。
事實上,伊藤詩織當時站出來指控山口敬之時,遇到的是:一、父母弟妹都想阻止她這樣做;二、負責調查的警員被調離崗位;三、警方以「證據不足」為由,對山口敬之作出不檢控之決定;四、遭民間責罵她「不要臉」、「搏出位」、「妓女」,甚至有日本女性寫信說「以她為恥」。可想而知,伊藤詩織承受着極大壓力,而諷刺的是,她本是受害人,而日本司法界、政界、警界、傳媒及民間輿論,竟無保護受害者,反意圖將她打壓和滅聲。
刑事起訴不了,伊藤詩織再從民事入手。幸好有黑暗,亦會有光明,有腐敗,亦會有公義,兩種力量互相抗衡,不到最後未為輸。民間有律師團隊願幫她打官司,亦有婦女團體力挺她,那夜目睹山口敬之強拉不省人事的伊藤詩織入酒店之的士司機和酒店職員也挺身作證;而最有力的證據,是酒店門口閉路電視拍到的真實情況。至於最後結局如何,這裏先賣個關子,待讀者入電影院找答案。
此片帶出很多關於「性公義」的思考。電影以外,亦反映了日本社會仍未因此事而對「性公義」產生覺醒——此片雖已在多個國際影展和地方公映,卻至今仍無法在日本正式上映。
撰文 : 利嘉敏
欄名 : 攻關女子
Visited 1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