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機管局主席透露,機場客運和貨運量已經回復至疫情前85%至90%,預計今年聖誕將回復至疫情前的水平,意味在疫情期間最受影響的航運,都即將回復舊貌。 根據資料,COVID-19於2019年年底開始爆發,至今剛好5年,對比疫情前的5年間,本港出現了什麼變化?什麼行業快將復元?
下載Yahoo財經APP
美股外幣即時報價 多國新聞任睇
樓市方面,以2019年11月18日至11月24日當週的數據作比較,中原城市領先指數由181.36調整至本週的138.8,當中以中小型單位的調整較大。樓價大跌,不過租盤需求已經「復活」。根據中原數字,2019年11月18日當週的中原城市租金指數為120,回報率2.62%,而本週的數字達到123.94,回報率增至3.47%,租金指數超越疫情前。
近年市場出現了不少二手樓蝕讓個案,同時也有新盤搶購潮,2023年長實劈價推盤投下「深水炸彈」,油塘親海駅II平均折實呎價僅14868元,市民排隊入市,數千人在置富都會聚集,人龍排至理工大學天橋,一日沽清626伙,創當時近8年新盤即日最高銷情。
今年以來有不少「一Q清枱」新盤,例如恒基發展的長沙灣Belgravia Place首輪銷售138伙時,便出現了超購逾30倍的盛況,而最近減息後首個全新盤跑馬地ONE JARDINE’S LOOKOUT,首輪85個單位同樣沽清。
有分析指比起疫情前,政府推出多項搶人才政策,「普通話拼音買家」入市再度活躍可能是原因之一,數據顯示今年首3季平均每名內地客花費1100萬元入市,涉及8133宗成交,估總成交33915宗數的24%。
零售業方面,2019年11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300億港元。2018年9月以及11月,則分別錄得365億、392億。至於2024年8月、9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292億、296億元,與2018年同期約差兩成。業界料今年全年零售額會出現雙位數跌幅,追求疫情前的銷售額已經變得不切實際。
5年間,市場的消費模式大幅變化,除了有大批港人北上消費外,旅客消費也變得謹慎。變化得比較大的可能是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貨品,2018年12月份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類的零售銷貨值為82.7億港元,2023年同期為46.78億,5年間蒸發高達43%。若以莎莎作零售股代表,其香港生意只回到疫情前的3到4成。
雖然零售業整體疲弱,不過個別商場生意,就出現過比疫情前好的景象,例如去年本港全面復常的首個聖誕節,K11集團旗下K11 MUSEA以及K11 Art Mall,在12月24及25日創下開業以來單日人港新高,K11 MUSEA於2019年8月26日疫情前開幕,今天的客流量都比疫情前高。
至於與零售業息息相關的會展業,今年中評估已回復至疫情前8成水平,市場看好今年會「超越疫前」。數據顯示,今年首5個月在會展中心舉行的商貿展,合共吸引逾64萬名來自世界各地及本地的買家;此外灣仔會展及亞博館今年預計合共舉辦最少150場會議和160場展覽,數量上已經超越疫情前規模。至於今日開始一連三天的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於灣仔君悅酒店舉行,也是帶動會展業「復活」的盛事之一。會展業與部分商場項目與政府政策關係較大,似乎復甦情況較為樂觀。
除了樓市和零售業外,還有多項經濟指標可以參考。若以失業率來看,本港勞動人口的整體數字5年間變化不算太大, 2019年9至11月失業率為3.2%,就業不足率維持1.2%,而最新本港失業率為3.1%,就業不足率1.1%。
至於舖市與疫情前差距較大,參考《2019核心區吉舖及商戶分布調查報告》,疫情前四核心區街舖空置率6.5%,尖沙咀舖空置率只有6.8%,但到了《2024年第三季街舖空置分布調查報告》所統計的核心區空置率高達11.7%,雖然有大批內地品牌助陣,但尖沙咀舖空置率達15.4%,在「五年比一比」之下,要說舖市是最悲觀行業也不為過?